最新消息NEWS

產業新聞
2018-07-16

薪水不漲是關鍵 連高雄購屋坪數也變小

高雄房市近期處於量能不振、價格走跌的情況,但更讓人感嘆的是,高雄明明仍是房價水準相對低的城市,過去七年間民眾購屋總預算也增加了上百萬元,但能買到的房屋面積卻越來越小。

買房預算節節高升,房子卻只能越買越小?這種過去台北天龍國才有的高房價民怨,近來也延燒到了高雄港都。

房價起漲負擔變重 低價區買房也不輕鬆 根據內政部營建署統計,高雄民眾買賣契約的總價,2011年時還只有664萬元,到了2016年一舉飆到835萬元,雖然2017年回落到815萬元,但連兩年站上800萬元大關,顯示高雄人拿出的購屋預算,在短短七年間多了151萬元,負擔增加不少。

然而令人感嘆的是,根據高市地政局與內政部住宅統計的交叉比對,2011年約3.8萬筆購屋成交案,總共購入約144.5萬坪的面積,但2017年約3.4萬筆購屋成交案,卻只買到約115萬坪的面積,同樣七年時間,平均每次購屋坪數從38.57坪銳減至33.84坪,足足少了4.7坪。

多花錢卻只能買到更少面積的背後原因,自然是房價起漲所導致,但其實高雄房價普遍還在一、二字頭,仍是相對低價區域,因此,在期待房價回到合理價位的同時,如何幫助高雄民眾提高收入也是一大關鍵課題。

交易表現吊車尾 新屋多殺多越趨嚴重

回頭看高雄的價量表現,量能方面,當地五月的買賣移轉棟數為3,134棟,月增幅25.3%、年減幅2%,在六都五月交易量全都大幅回升下,這兩成長數據表現都是吊車尾的表現,成績並不理想,下半年還需要加把勁才行。

根據實價登錄資訊,交易前三名的熱區依序是鳳山、三民與楠梓,都是人口相對較多的傳統交易區,並沒有出人意料的發展,反而是在房價表現方面,在新屋庫存難以去化的賣壓下,價格廝殺仍然激烈。

在近期媒體報導中,持續有「左營站房價跌9%」、「橋頭房價有天花板,建商:再貴就沒認同感」等消息外,新屋多殺多仍是一大問題,據統計,高雄多達5,100戶的待售新成屋中,排名前三多的分別是鼓山、楠梓與左營,而且待售新成屋合計占比竟然達全高雄的51%之多。其中最常被特別點名的,就是過去房價高貴的美術館特區,在強大賣壓下,已有一戶屋齡六年、約70坪的高樓層住宅屋主,必須以每坪約20萬元的價格忍痛出售,這種趨近一字頭的成交物件,無疑是想成家的消費者最值得留意的。

原文網址: 薪水不漲是關鍵 連高雄購屋坪數也變小 | 好房網News | 關心您住居的房地產新聞 https://news.housefun.com.tw/news/article/10714920142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