顏瑞田/高雄報導
在舊法規引導下,大多數的高雄住宅大樓都以29 樓為標竿,避免環評,今年第二季開始,強制進行環評的高度,從100公尺拉高到120公尺,大約是34層樓,取得高容積土地的建商,興建大樓的樓地板面積,可望大幅增加,又不用耗費至少1年的環評,商五和商四土地價格,恐怕也將反應而上漲。
高雄都發局總工程司郭進宗說,環保署已於今年4月修改「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」第26條規定,配合都市發展及建築技術提升,放寬高樓建築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的高度,從100公尺拉高到120公尺。
高雄市不動產開發公會理事長張永義指出,由於舊法規100公尺以上高度,必須強制環評的規定,建商通常規畫的高度介於99.7公尺到99.9尺,大約是29樓,避免環評的「天花板高度」。
他表示,因為大樓一旦進行環評,程序冗長,過程複雜,耗時最少8個月,通常都是1到2年才能完成,對建商的開發期程,造成嚴重拖延,無形中增加許多時間成本和間接成本。
張永義說,由於現代科技和技術已經大幅提升,環保署能夠從善如流,將環評高度從100公尺拉高到120公尺,房地產界給予肯定與支持,因為建商可規畫好設計的超高大樓,推出好產品。
業界指出,此一修正案最大的受益者,應是容積率已達630%以上的「商四」和「商五」土地,再運用容積移轉、以及捷運站週邊一定範圍內的容積獎勵等,將可創造更多的樓地板面積,增加收益。